《保护文物何妨“瞻前顾后”》
王运良
《中国文物报》2017年3月31日
主要内容: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也是保障总体国家安全的元素,更是实现一带一路、增进世界和平的条件。冯骥才先生说,文化不仅是站在现在看未来,更重要的是站在明天看现在,所以文化眼光不只是表现为一种文化素养,一种文化意识,更是一种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透视现实,这也许正是我们所缺失的。本世纪初,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理查德·福尔克说,纵观历史,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文化普及、自我反省、有可能超越前人的时代。著名国际法学家爱蒂丝·布朗·魏伊丝说,我们在最近几个世纪中曾经认为我们的未来世代生活条件会比我们要好,但现在不得不对此产生疑问,首先作为人类的一员应当思考我们将要传给未来世代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状况,以及我们自己取得和享用这些前代人留给我们的遗产的权利。所以,文化遗产是关涉人类前世今生与未来、关涉民族国家与全球的大事情,容不得半点疏漏与盲动,全体国人只有秉持这一理念,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彻底扭转当前文物保护的被动局面。
上一条:《保护文物绝非“整容塑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