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实验课的教学讲义
《中国古代玉器》实验课的讲义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中国古代玉料的成分测试
按照矿物成分分类,中国古代玉料种类较丰富,主要指和田玉,还包括南阳玉、密县玉、蓝田玉、岫岩玉、酒泉玉。另外,江苏溧阳小梅岭、四川汶川龙溪、台湾花莲所产玉料,以及缅甸密支那地区的翡翠,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某一阶段的玉料。
这节实验课主要通过仪器测试不同玉料的矿物成分。具体如下:
第二章 制玉工具与方法
第三节 玉器微痕迹的显微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偏光显微镜对玉器微痕迹进行显微观察,判断制玉方法和制玉工具
一、【各时期制玉工具概述】
(1)根据全国范围内多年的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石英砂、无齿锯、桯钻和管钻已被用来治玉,这些都有实物资料发现,而治玉的主要工具——砣在新石器时期是否被应用,却缺乏实物资料。石器时代玉器表面的阴刻纹有人认为是用硬度较高的尖锐器物(如一些硬度比玉大的矿物等)刻划而成的,也有人认为用利器很难刻划出这种阴刻线,因为这种线非常规整、精细、密集的、细如发丝(如良渚文化玉琮上的兽面纹),这种线只有砣具才能刻出,因此推测当时已出现了砣具(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砣具的实物)。有人认为良渚文化玉器上细密的纹饰是用鲨鱼牙齿刻划出来的,因为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鲨鱼牙,并做了成功的试验,但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目前还缺乏实证。
(2)商周时期,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桯钻、管钻等钻孔技术,运用透雕和浮雕技术,并已经普遍使用砣具。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量雕琢精美的和田玉玉器表明,当时开始使用青铜砣具和硬度极高的金刚砂等解玉砂和抛光沙浆了。
(3)汉代铁器出现后,铁制的砣具、钻头、凿等玉雕工具广泛应用。到隋唐和明清时期,雕琢工具基本齐备完善,但仍然没有机器动力,砣具的转动仍然靠人脚踏木板来带动,制玉的动力仍然是人力,非常辛苦。
(4)制玉过程中用电机动力取代人力,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此后,制玉才实现了真正的机械化生产。
二、【制玉工具】
治玉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线具、片具、管具、砣具以及解玉砂等。
三、【实验内容】
主要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玉器上的如下痕迹:
弧形切割痕:说明使用线具
直条形切割痕:说明使用片具,可细分是否金属片具
规则的圆形切割痕:说明使用砣具
钻孔:分双面对钻和单面钻,双面对钻呈蜂腰状空,单面钻呈喇叭孔
解玉砂:留下不规则的摩擦痕迹
上一条:全站仪在考古田野测绘中的应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