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发展历程
整体情况
规划措施
制度措施
教研方向
断代考古
专门考古
甲金文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
博物馆学理论与实务
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体系
教学方式
实验队伍
中心主任
中心人员
队伍结构
队伍建设
教学成果
学生论文
学生获奖
创新项目
教改项目
教改论文
特色专业
精品课程
教材建设
教学奖项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
出版专著
设备环境
仪器设备
运行维护
环境安全
信息平台
实验项目
运行情况
管理举措
特色示范
中心特色
教学效果
建设效果
示范作用
社会服务
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博物馆服务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教学讲义
教学课件
实习基地
下载中心
中心视频
学习资料
学习视频
规划措施
发展历程
整体情况
规划措施
制度措施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规划措施
规划措施
一、建设规划
1.总体规划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瞄准国家文化兴国和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推进考古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培养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全面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立足中原,面向全国,培养国家急需的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人才,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一套基于三大主干、四个层次、五大板块加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建成培养高水平博物馆学、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学生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并在国内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机构中发挥显著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2.五年建设规划
中心今后将更好地围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战略目标要求,充分发挥河南大学的在考古文博领域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在已有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以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为契机,完善实验条件的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本科实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实验教学中心制定5年建设规划:
1)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完善实验室体系。中心计划五年内,新建文物修复实验室和体质人类学实验室。
2)加强实验教材建设,充实优化实验项目,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中心计划五年内,申请20-30个校级、8-10个省级教改项目,针对中心服务的16个本科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进一步完善适合不同专业的模块化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对技术能力的不同要求。以教改成果为指导,正式出版8-10本实验教材,增加实验课程8门。
3)强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规划、建设和培养,重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计划五年内实验教学中心专兼职实验队伍总人数达到80人,出国教学培训、学术访问和技术合作人员15人次。
4)强化实验示范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计划在3-5年内,主要加强中心网站建设、考古新媒体(考古河山和三代文明微信公众平台)和若干个开放性实验室自主化网络学习平台。
5)加强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科研带动高质量的实验教学。5年内,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省部级7-10项,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项目,计划转化为实验项目20项,以服务本科实验教学。计划经过5年的建设,高年级本科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比例达到40%,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6)加强实验教学国际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心计划与斯坦福大学东亚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等国外高水平大学相关学科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立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合作平台。
7)加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中心已建立30余处实践教学基地,在此基础上,选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等单位进行深入合作,组建联合实验室进行高层次考古与文博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探索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
8)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平台将中心实验成果和文物数字化资源与社会待业部门及兄弟院校共享。并积极服务行业需求,参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心计划5年内,承接全国各级各类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5-20项,承担2-4项国家级甲骨文释读课题,参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项目建设工作。
9)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进一步完善基于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运行管理。
二、建设措施
1.
深化教学改革
1)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整合,重点增加研究创新型、应用型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
2)扶持实验教材编写。鼓励中心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编写高水平教材。在未来的三、四年内,推出一定数量的,既能体现本中心的教学特色,又具推广意义的主干课程实验教材。
2.
健全管理机制
1)完善中心管理制度。完善中心主任负责制,完善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完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2)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河南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制定更加完善的实验教师评价体系,将中心实验教学检查列为本科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依据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通过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和学生评价等形式,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3)提升教务管理水平。改善中心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使一批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员,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
3.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坚持“两个确保”的目标。确保中心实验教学所需数量的教师,使实验课程、实践实训课程开出率为100%。加大教师队伍总体建设力度,确保中心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更加合理与优化。
2)实施“三大工程”的建设。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以河南省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心骨干教师队伍和学术带头人的建设,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立以团队成员传、帮、带为主,以外出攻读进行合作研究、高级访问学者为辅的培养机制,提高中心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实施“教师外训工程”,继续有计划地引进海内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选派3—4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访学,3-5名在国内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访学,力争打造开放型、多元化的教师团队。
3)完善“外引内生”的机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加强校际联合,完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高级讲师团”制度。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配合学校的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和特殊贡献津贴制度,稳定教师队伍。
4. 促进实验教学条件完善
1)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先进设备采购。在实验设备的购置上,既考虑基本测试手段的完善,又兼顾先进测试手段的应用,购置与现代高新技术有关的仪器设备,努力提高中心的硬实力。建立经费投入保障运行机制,促使实验设备的持续更新改造。
2)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整理、加工、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建设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实验的新方法、新手段及时补充到实验教学当中。逐步实现所有的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进入网络实验平台,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信息平台。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开辟新的实践教学基地,搭建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平台,以适应学生就业去向的需要。在加强原有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将基地建设推向省外,并相应延长实习期,保证学以致用,从而以实习促就业,以就业带动新的实习基地建设。
4)加强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增加实验教学场地面积,完善并落实各项环境安全的规章制度,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安全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 推进科研发展
1)加大力度促进科研发展。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支持中心教师的科研工作,促进中心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一系列高层次的学术平台及开展全方位的学术研究,提高成员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并资助中心各平台负责人及成员参加国内外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建立科研发展基金、青年科研基金、专著及教材出版基金、学术交流基金、人才培养基金、实验教学改革基金等,为科研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设立优秀科研成果奖,采取科研编制的流动使用办法等,鼓励和支持科研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使学科建设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建立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第二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对口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为基础的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拓展基地覆盖领域。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科为依托,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更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热情,激发创新思维。
6.
提高面向社会的开放和辐射作用
1)健全中心教学、设备、人员及对外开放的管理制度。对外开放与交流是保持与增强实验队伍活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科和实验室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扩大合作交流和科研、技术服务范围。
2)加大与地方的合作与交流。全国范围内与地方共建新的考古、博物馆实习基地,不断提升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3)充分发挥自身实验教学及学科优势,吸纳国内外其他高校和文博单位的专业人员前来访学。
4)加强信息化平台和新媒体建设辐射作用。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新媒体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推进与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实验资源的共享,提升自身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7.提升国际化水平
拓展海外学术交流空间,加大与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合作力度,继续聘请高水平学者来校任教并开展合作研究,选派更多优秀学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深造。
河大博物
河南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