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况
发展历程
整体情况
规划措施
制度措施
教研方向
断代考古
专门考古
甲金文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
博物馆学理论与实务
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体系
教学方式
实验队伍
中心主任
中心人员
队伍结构
队伍建设
教学成果
学生论文
学生获奖
创新项目
教改项目
教改论文
特色专业
精品课程
教材建设
教学奖项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论文
出版专著
设备环境
仪器设备
运行维护
环境安全
信息平台
实验项目
运行情况
管理举措
特色示范
中心特色
教学效果
建设效果
示范作用
社会服务
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博物馆服务
教学资料
教学大纲
教学讲义
教学课件
实习基地
下载中心
中心视频
学习资料
学习视频
博物馆服务
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博物馆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博物馆服务
博物馆服务
2013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拉开帷幕,文博系专门成立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结合教学实践要求,让已具备一定文物基础知识的同学参加文物普查工作。对同学们进行文物普查专业培训,按照普查工作要求成立文物搬运组、信息采集组、文物摄像组、信息登录组、信息检查组,专业老师参与全过程进行指导。工作中,要求同学们结合课堂已经学习过的文物类型、文物摄影、文物管理等方面知识,对馆藏文物进行整理,写出工作体会和心德感想。
2016年底,文物普查工作顺利结束。通过参与普查,同学们普遍感到是对课堂知识绝好的复习与补充,对文物的认识从文字图片走向了实物,原本课本中的模糊形象在眼前变得鲜活起来,激发了同学们对文物博物馆事业的热情,提高了参与人员的文物素养,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几年来文博系已有四届同学参与其中,培养了一批文物普查技术能手,他们课余被其他博物馆聘请为文物普查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文物普查,也使我们的教学基地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原本文物馆帐目建立时间较久,信息缺失现象严重,极不符合现代博物馆藏信息的要求规范。此次普查对馆藏文物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梳理,理顺了文物账目、完备了文物信息,精确了文物度量;又采用专业的影像设备拍摄,全面清晰地展现文物本色,补充了文物影像,推动了文物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以后的文物研究、管理、保护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物数字化实验室建成之后,不仅积极服务本学科教学,同时积极开展文物、博物馆的数字化社会服务工作。
2012年先后与周口市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签订了展览宣传视频编辑制作合同,2014年与河南幻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全景数字信息实地采集合同,2015年与开封市博物馆签订了展厅虚拟漫游制作合同,目前上述服务项目均已顺利完成,不仅充分发挥了实验室购置的单反数码相机、便携DV、高清摄录一体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专用设备的作用,而且通过动手实践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文博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
2014年与河南大学出版社共同向财政部成功申请了“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数字博物馆”项目,获批经费600万元,2015年暑期及2016年春季携带专业设备相继奔赴青岛、济宁、南阳、洛阳等地进行了相关信息的采集,初步完成了四座汉画像数字博物馆和六处汉画墓的虚拟漫游制作。
目前已与河南省博物院、安阳市博物馆达成协议,即将开展两馆馆藏文物精品的三维扫描、三维建模及虚拟展示制作工作。
河大博物
河南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