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玉器》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100500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玉器
英文名称: Ancient Chinese Jades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
总 学 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
学 分: 2
适用对象: 考古学专业 博物馆学专业
先修课程: 考古学通论 中国古代史
玉器作为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物的一部分,在反映中华文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至今仍在沿用的颇具生命力的古器物种类之一,玉器在传承中华文明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中国人用玉、爱玉、崇玉,从古至今玉器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系统讲解了中国古玉的相关知识,包括:玉料的质、色和产地,玉器的器形、纹饰和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古玉鉴赏和研究的方法等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的展示,试图使本科生通过古玉器了解中华文明史。课堂之外,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研究著作,并结合田野考古实习和博物馆参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并树立科学的考古学视野和积极的文物保护观念,对于培养合格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是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有关理论问题,掌握中国古代玉器在鉴赏、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夯实文物学方面的知识。其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玉器在玉料选择、玉器制作、器形纹饰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演变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古玉鉴赏辨伪、对比研究的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玉器的相关知识,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征、玉料的质色和产地、制玉方法、玉器的器形和纹饰特征、玉器鉴赏与辨伪的方法、玉器研究的基本方法等有关问题。
本课程属于器物课,需要直观形象的展示手段,因此,上课地点需要具备多媒体设备,以便教师放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第一节 玉材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中国古代玉材的分类
第三节 (实验课)中国古代玉材的成分测试
第四节 中国古代玉器的功能
第五节 中国古玉的发展概况
第六节 中国古玉的著录与研究简史
第一节 制玉工具
第二节 制玉方法
第三节 (实验课)玉器微痕迹的显微观察
第一节 礼乐器
第二节 仪仗器
第三节 生产工具
第四节 葬玉
第五节 装饰玉
第六节 生活用具
第七节 陈设器
第八节 不明用途器
第一节 玉人
第二节 龙纹
第三节 蟠螭纹
第四节 鸟纹
第五节 鱼纹
第六节 鹿纹
第七节 玉蝉纹
第八节 兽面纹
第九节 其他纹饰
第十节 传统玉雕吉祥图案
第一节 仿古玉的历史
第二节 当今市场上常见的伪古玉
第三节 制作伪古玉的方法
第四节 辨别伪古玉的途径
(一)课外习题:
1、什么是玉?
2、中国古代玉器的几大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如何?当代玉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中国古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4、中国历代制玉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5、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包括什么?
6、葬玉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7、玉器各种纹饰的演变是否有共性的时代规律,请总结。
8、玉鱼纹、玉鹿纹在演变过程中的时代特征。
(二)课程讨论:
1、了解和学习玉器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2、中国最早的砣机出现于何时?
课堂讲解、举例讲解、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放映、课堂讨论
章节 教学环节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第一章
6
第二章
4
第三章
12
第四章
8
第五章
36
考查
教 材:古方:《中国古玉器图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
1.吴大澂:《古玉图考》,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本,1992年。
2.杨伯达主编:《中国玉器全集(上、中、下)》,河北美术出版社。
3.张广文:《古玉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4.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5.高大伦:《玉器鉴赏》(李学勤主编《中国文物鉴赏丛书》),漓江出版社,1993年。
6.滨田耕作著,胡肇椿译:《古玉概说》,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
7.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共15卷),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一)基本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和大量直观形象的媒体展示相结合,包括图片、视频、音频资料放映。
2. 通过讲授中国古代玉器发展演变的历史,反映中华文明史的盛衰演绎,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学习方法
1. 课堂学习讨论和课外参观相结合,包括参观博物馆和田野考古工地。
2. 课堂学习和课外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书籍相结合。
大纲制订人(签章):徐燕
大纲审定人(签章):
下一条:《文物考古测量与绘图》教学大纲
【关闭】